孔子的“正名论”带有鲜明的政治伦理色彩。

“大徐本”指的是徐铉等人对《说文解字》的校订本。

“政者,正也。”采用的字义训诂方式是形训。

我国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有了比较成熟的训诂

孔子“正名观”之一即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要按名分来选择词语

我国关于文字起源问题的记载,最早见于著作( )

汉语的语法中,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虚词占有重要的地位,它们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。我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这两个方面。

荀子认为汉字的创制者只是仓颉。

我国先秦时期汉语就有方言的区别。

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。

先秦时期汉语就有方言的区别。

我国古代没有西方的语法那样的学科,我国传统语法学的研究属于训诂学的范围。

荀子阐明了名称与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关系的约定俗成原则.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凡小学十家,三十五篇。”收录的都是童蒙识字课本。

现在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童蒙识字课本是( )

“庠者,养也。”采用的训诂方式是( )。

古代名实关系的论述到( )算是集大成了。

《马氏文通》是一部研究古汉语语法构造的著作。

我国现代时期的语法研究同语文教育密切联系。

《玉篇》共分部首542部,在部首排列次序上与《说文解字》相同。

我国的第一部虚词专著《语助》的作者是元代的卢以纬。

《经传释词》采用训诂学的方法研究文言虚字,考论古汉语虚词,精审之处胜过《助字辨略》。

最早明确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的文献是魏时李登的《声类》。

《尔雅》采用的编纂体例是义类编排。

“十六摄”的概念最晚不迟于韩道昭时代。

《尔雅》前三篇分别是《释诂》《释天》《释地》。

《中原音韵》音系中,微母字尚未零声母化。

《马氏文通》既是维新思潮的产物,也是中西文字语言相比较的产物。

古典方言学注重文字考古,是书本上的目治功夫;现代方言学重在音系描写,离不开田野作业,更离不开耳治。

清末,黄侃认为“小学”之名不确切,主张改称语言文字之学。